原創1099
【南浦‧旅懷
】/步庭子韻
貧賤磨柔腸,弄胡弦、紀春秋濕襟袖。
榮辱百般憂,艱辛路、嚐盡風霜寒瘦。
荒洲故國,幽幽水月堪回首。
殘狀年華且悵惘,潦倒落難遷就。
紅塵恨念相思,妙想出頭日,應有盡有。
何奈病臨身,違鴻志、逆境險阻依舊。
天長地久,願寄雲散煙消後。
魂斷琴聲尋倚附,閒韻悄然游手。
凌子卉13.09.2017.
詩詞創作878
【南浦‧旅懷 】(寫琴師*阿炳平生)/庭子原玉
雪雨斷愁腸,動哀弦、淚落黄昏霑袖。
無處凭殘軀,沿街走、颯颯西風人瘦。
悠悠歲月, 扣指低泣難回首。
悵問紅塵應耐否, 流水落花依舊。
能添幾陣相思, 念床前俏影, 如今可有。
何日釋悲懷, 歡歌奏、脈脈柔情難久。
人生似夢, 一杯黃土埋身後。
撥弄琴弦弦已斷, 誰記撫琴纖手。
阮創庭 11.9.2017
謝亨哥和詞:
阿炳絕響《二泉映月》
泉水淙淙流,月依舊、步履蹣跚巷口。
聽琴聲悠悠,天地間、孤苦伶仃獨奏。
琴心顫抖,琴弦憔悴莫能吼。
燈火微茫沿路走,風雨泥濘忍受。
歲月消逝人留,青絲轉白頭。怨懟無尤。
若說志難躊,縱才情,天涯知音尚有。
孑然一身,舉目無親載沉浮。
一抔淨土遺山丘,空懷弦曲千首。
謝大夫和詩:
紅塵何恨念相思 違鴻志妙想出頭
貧賤磨腸弄胡弦 紀春秋盡濕襟袖
殘狀年華且悵惘 潦落水月難遷就
天長地久病臨身 願寄雲散煙消後
幽幽榮辱百般憂 艱辛路風霜寒瘦
荒洲故國堪回首 奈逆境險阻依舊
南浦旅懷沿街走 日倒嚐應有盡有
魂斷琴聲尋倚附 閒韻悄然游手柔
*阿炳簡介 :(來自庭子網誌)
《二泉映月》的作者、民間音樂家華彥鈞(一八九三 - 一九五零),乳名阿炳,江蘇無錫人,從小隨做道士的父親在道觀裡長大,道士們做道場用的樂器竹笛、三弦、二胡、琵琶等樂器他逐漸地全都學會了。
十五、六歲時,他已成長為無錫道教界一名出色的樂師。一九一八年父親去世後,阿炳繼承了父親的衣缽,成為雷尊殿的住持,但年輕的阿炳經不住周圍人的恭維、引誘,染上了一些不良習慣。一九二八年,他雙目失明,人們從此以後習慣地叫他瞎子阿炳。由於社會動亂,生活無著,道產也變賣一空,他開始了流浪的賣藝生涯。他一生中的大部份時間,就是在這種比乞丐好不上多少的流浪賣藝中渡過的。
阿炳演奏的許多樂曲,都是自編的,《二泉映月》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這首樂曲就像他淒涼悲慘的一生的真實寫照,作品的旋律委婉流暢、跌宕起伏、意境深邃,有時像對美好景色的回憶,有時又像對黑暗社會的控訴,深刻地表現了作者飽嘗辛酸的感受和倔強不屈的性格,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徵爾( おざわ せいじ/Ozawa Seiji)在第一次聽到用二胡演奏的這首樂曲時,感動得流下了熱淚,說道:「這樣的音樂應該跪下來聽!」
《二泉映月》這首樂曲能夠保存下來,要歸功於楊蔭瀏(楊早年曾向阿炳學過樂器演奏)、曹安和兩位音樂家。一九五零年暑假,時在中央音樂學院工作的這兩位音樂家,攜帶學院剛剛買到的一台進口鋼絲錄音機回到家鄉無錫。他們在一間破舊的小屋裏,找到了久仰大名的民間音樂家瞎子阿炳,要為他的演奏錄音。據傳,兩年前曾有老鼠咬斷了阿炳的琴弦,作為盲人生活在黑暗中的阿炳認為是上天對他的懲罰,於是放棄了演奏; 這時的阿炳已經有兩年多不拉二胡和彈琵琶了,手頭也沒有樂器。 楊蔭瀏就從樂器店現買了琵琶、二胡各一把,阿炳練習了三天之後,錄下了《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等三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曲。
錄音後阿炳並不滿意自己的演奏,他說:“荒疏太久,兩隻手不聽使喚,奏得太壞了,我自己聽著不入耳。我很高興給你們錄音,我還有七百多首曲子,但要等練習一個時期,下次再繼續錄音”。但同年十二月,阿炳就去世了。第二年當楊蔭瀏、曹安和兩位音樂家再去看望阿炳時,才知道這位飽經滄桑的民間音樂家已經離世,他們錄製的《二泉映月》等六首樂曲,成了阿炳僅存於世的絕響。
當年為《二泉映月》這首樂曲錄音後,楊蔭瀏問起這首樂曲的曲名,阿炳說這首樂曲沒有名字,是他隨便拉的。楊蔭瀏又問他常在什麼地方拉,他說在街頭,也常在惠山的亭子上拉。因為惠山腳下有一泓美麗的泉水,名為「天下第二泉」,楊蔭瀏說,那就叫《二泉映月》吧!樂曲的名稱與樂曲內容本身聯繫不大,因此,欣賞這首樂曲時,可以不囿於標題的含義,而要從對音樂本身的感受著眼。
一九五二年,中國音樂研究所、無錫市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為阿炳的墓立了碑。此碑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壞。一九八三年他的墓被遷往無錫惠山公園,重建了新碑,還為他塑了一尊像。
阿炳去世後,他親自演奏的錄音經人民廣播器材廠翻製成唱片。一九五二年上海萬葉書店出版了中央音樂學院研究部楊蔭瀏、曹安和、儲師竹合編的《瞎子阿炳曲集》。阿炳的不朽名曲《二泉映月》,博得了國內外音樂界的廣泛好評,深受國內外聽眾的喜愛。後來人們還把它改編成二胡協奏曲、弦樂四重奏和弦樂合奏曲等多種演奏形式。《二泉映月》那悠揚美妙的音調,永久地在中國和世界的樂壇上迴響。
一九七八年,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徵爾應邀擔任中央樂團的首席指揮,席間他指揮了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的作品和弦樂合奏的《二泉映月》。當時,小澤徵爾並沒有說什麼。第二天,小澤徵爾來到中央音樂學院專門聆聽了該院十七歲女生姜建華用二胡演奏的原曲《二泉映月》,他感動得熱淚盈眶,呢喃地說:「如果我聽了這次演奏,我昨天絕對不敢指揮這個曲目,因為我並沒有理解這首音樂。因此,我沒有資格指揮這個曲目......這種音樂只應跪下來聽。」說著說著,真的跪了下來。他還說;「斷腸之感這句話太適合了!」
同年九月七日,日本《朝日新聞》刊登了發自北京的專文《小澤先生感動的淚》。《二泉映月》自此漂洋過海,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注 :
(1) 以上資料來自: "ㄚ湯的家",經整理及修改。
(2) 原視頻來自紀錄片 "阿炳的音樂人生",經剪輯。
阿炳故居
阿炳絕響二泉映月
凌子卉刊於13.09.2017.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