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4日星期日

原創 786【七律‧夏暑點點】


原創786【七律夏暑點點】
天時暑熱艷陽照,何將清風押在峭?
點滴雨霖無預兆,飄浮雲段偏奇妙。
蕉林垂葉瞎追鬧,椰樹梢頭爽啷叫。
溪畔葵蒲吹短嘯,卻嫌此韻似輕調。

凌子卉23.07.2016.



大暑炎夏,
實在熱得可以,
多有對酷熱的抱怨。
各避暑勝地有人滿為患,
人們紛紛躲進冷氣空調房。
在古代,無法對氣溫進行量度。
但古代的文人墨客對暑熱的感受,
通過詩詞多有記載,從中可以窺見一斑。


下面來介紹幾首:


1..李白《夏日山中》: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寫出盛夏時節赤身取涼的狂態。


2.李白《丁督護歌》
雲陽上徵去,兩岸饒商賈。
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
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
一唱督護歌,心摧淚如雨。
萬人鑿磐石,無由達江滸。
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

**描繪了勞動人民在炎熱的季節裏拖船的勞苦情景。


3.白居易《消暑》:
何以消煩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他提出的大空間、通風、平衡心態、
減少運動等方法,確實是對付高溫的有效手段。
透過他的詩,我們仿佛看到一位老者心平氣和地,
端坐院內在徐徐清風中乘涼的形象。


4.王維《竹里館》
獨坐幽篁裡,談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詩人認為只有月夜幽林的深山古寺,
以及參天的古樹下,對樹彈琴吹簫,
才是納涼的好去處。


5王維《苦熱行》
赤日滿天地,火雲成山嶽。草木盡焦卷,川澤皆竭涸。
輕紈覺衣重,密樹苦陰薄。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
思出宇宙外,曠然在寥廓。長風萬里來,江海蕩煩濁。
卻顧身為患,始知心未覺。忽入甘露門,宛然清涼樂。

**詩人講了種種苦熱景象之後,
竟然異想天開地“思出宇宙外,曠然在寥廓”。
他熱得要到宇宙之外去“涼快涼快”。




6楊萬里《五月初二日苦熟》
人言長江無六月,我言六月無長江。
只今五月已如許,六月更來何可當?
船倉周圍各五尺,且道此中底寬窄。
上下東西與南北,一面是水五面日。
日光煮水復成湯,此外何處能清涼?
掀篷更無風半點,揮扇只有汗如漿。
吾曹避暑自無處,飛蠅投吾求避暑;
吾不解飛且此住,飛蠅解飛不飛去。

**詩人夠幽默的,自己想圖個涼快,
想飛出這狹窄的船艙,但會飛的飛蠅卻不想飛。
大自然的熱誰也逃不脫。


7..楊萬里《暮熱游荷花池上》/ 五首(其三)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小草搖擺著,微微的告訴我,秋風來了,
我敞開衣襟,遮擋下一點吹過來的西風。
把盛夏的炎熱與乘涼寫得意趣盈然,
荷花池畔納涼的絕妙之作。


8.戴复古《大熱》
天地一大窯,陽炭烹六月。萬物此陶鎔,人何怨炎熱。
君看百穀秋,亦自暑中結。田水沸如湯,背汗濕如潑。
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萬物此炎熱,人何必獨怨。

**穀物經夏方能熟,農民酷暑揮汗耕耘。
自己坐食,已感不安,豈能抱怨。
詩人寫盛夏的炎熱襯托出農夫耕種的艱辛,
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實在精當。
吳牛指江淮一帶的水牛,吳地天氣多炎暑,水牛怕熱,
見到月亮以為是太陽,故臥地望月而喘。





詩亨哥賜詩《夏日頌歌》
端坐天橋底,無須煩消暑?
眼前無長物,手中遙控指,
涼風隨我意,冷氣習習來。
右邊看清泉,左側聞松香,
永日敧吊床,故山雲水鄉,
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




謝大夫五言和凌子卉
【七律夏暑點點】
暑熱艷陽照 清風押偏峭
段雲飄浮奇 雨霖點滴妙
蕉林垂葉鬧 椰樹梢頭叫
葵蒲嘯溪畔 短韻似輕調







(部參閱來源:北京青年報)
凌子卉刊於 23.07.2016.

          

沒有留言: